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浙江考察看生态,深意不止在山水

2021-02-08 05:20分类:中国热点新闻 阅读:

 

  近几日社交媒体上,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新闻频频刷屏。一举一动,释放重要信号。

  此行恰逢既要坚持疫情防控又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节点,调研企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内容,可谓主题鲜明、有的放矢。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习近平还深入安吉和西溪湿地,调研生态保护主题。

  看生态,其深意却不止于山水。

  一

  3月31日下午,习近平冒雨考察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近几年,此地堪称“网红”,不少年轻人赴杭州专程到此打卡。这个位于城市中的绿肾河汊纵横,移步换景,鸭嬉鸟鸣、古木苍翠。濛濛春雨中,走过青苔石板,穿行于绿色长廊之间。

  很多人知道西溪湿地,只知其美,却不知其来历。它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七成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从汉晋时便已兴起的生态与人文胜地,它历经唐宋发展、明清兴盛,到民国而衰落。随着城市活动加剧,西溪湿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一度遭受严重破坏,曾是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

  西溪湿地真正的变革,始自2005年。

  那一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一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习近平在发去的贺信中指出,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杭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那时起,西溪湿地作为样板,开始诠释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也成为“美丽中国”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

  如今的西溪湿地,意义远不止旅游休闲带来的收益。

  以西溪湿地为中心的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西溪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生态获得感。宜居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迅速火了起来。梳理西溪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愿景之前,习近平早已推动了相关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

  30日,习近平也去了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考察,浙江安吉。他调研了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15年前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他在那里提出了一个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别看现在翠竹连绵、溪水叮咚,余村曾是全县出了名的矿山污染村。那一次习近平来调研民主法治工作,开口却先讲生态环保。当时的余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汇报了村里靠开矿和建水泥厂发展经济的历程,腰包鼓了,但村民却尝到了环境污染之苦,漫天尘土、污水横流,开窗通风成了奢望,采下的茶叶也蒙了灰尘。

  以透支环境为代价的靠山吃山,岂能长久?转型迫在眉睫。余村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把高污染企业陆续关停,可不少村民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怎么办?

  习近平听了村民的发言后,鲜明指出方向:“一定不要说再想着走老路,还是迷恋着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都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理念从此诞生。9天后,他在《浙江日报》发了一篇“之江新语”,进一步阐述这一科学论断。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提出“绿色浙江”概念并亲力亲为推动落实。

  15年后的春天,习近平再来余村,走进了村口的一个山庄。山庄主人曾是矿区的拖拉机手,也正是在2005年敏锐捕捉到了转型机遇,办起了村里首家农家乐。

  习近平在山庄小院里对村民们说:“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经过实践检验的这席话,蕴含着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深远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三

  生态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和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休戚相关。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甘肃对鄂“绿码”人员增加核酸检测 专家:外省无需效仿

下一篇:中国大使馆驳斥英媒对中方抗击疫情的不实报道和无端指责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