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2021-02-08 06:12分类:中国热点新闻 阅读: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3月30日,习近平继续在浙江考察。三天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此前,总书记明确提出,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要抓好,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都要完成,“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这次出京考察,传递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

△视频: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考察。

  跨越时光 再访安吉

  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的第二站是湖州市安吉县。诗经有云,“安且吉兮”。这是安吉县名的由来。安吉产竹,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

  2003年4月9日,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约半年后,就曾到安吉调研过。他说,最早知道安吉的名字是在福建分管农村工作的时候,知道安吉的竹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初到安吉,他就提出,“只有依托丰富的竹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经济生态化之路,安吉经济的发展才有出路。”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安吉竹海。电影《卧虎藏龙》曾在安吉取景。

  2005年8月15日下午,习近平再访安吉。他说,“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当时他调研的主题是民主法治建设,人们没想到的是,他首先讲的是生态环保。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余村景区一隅。(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在余村,习近平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村里炸山开石矿,办水泥厂,发展得很快。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面对遮天蔽日的粉尘和多发的安全事故,余村人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习近平称赞余村人这一选择是“高明之举”。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透过这些对比照片,能清晰看到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行过浙山浙水,思想逐渐升华。正是在余村,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视频: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安吉调研讲话的现场视频。

  十多年后,习近平再访安吉。这是一次特殊时期的考察。和15年前那次调研异曲同工的是,习近平此次安吉之行关注的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在余村,习近平看了什么?

  30日下午16时,习近平的身影出现在安吉余村。他首先来到余村党群服务中心。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坐落在群山环抱中。(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15年来,余村探索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

.

△视频:走进余村。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2015年8月,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出十周年,余村专门在村头矗立起这块石碑。(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在余村,习近平同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余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专门走进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

  春林山庄的男主人潘春林曾经在矿区开拖拉机运矿石。矿山关停后,他决心外出打工。没过几年,他发现村里生态环境明显恢复,群山苍翠,竹海连绵。颇有头脑的他办起了农家乐。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 潘春林(右一)全家人合影。(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习近平走进院子的时候,潘春林全家正在做青团。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雪里红、鲜笋和咸肉的组合,让青团咸香不腻。(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时政新闻眼丨时隔15年,习近平重访安吉宣示了什么

△在江浙地区,每年吃第一口青团,叫“尝春”。(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3月30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48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下一篇:第一观察|总书记浙江考察,戴不戴口罩有讲究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