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冷战时期苏联对尼泊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2021-02-07 23:14分类:世界现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对抗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影响,苏联与尼泊尔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尼援助计划也随之启动。由于受本国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苏联对尼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尼援助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其在南亚的战略影响,防止尼泊尔加入西方阵营,同时希望孤立中国以及在尼泊尔培养一个亲苏政权。

  关 键 词:冷战 尼泊尔 苏联 经济和技术援助

  作者简介:王艳芬,苏州科技大学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冷战初期,尼泊尔在苏联的对外战略中并不占重要地位,甚至当尼泊尔申请加入联合国时,苏联还反对它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尽管有这种不顺利的开始,尼泊尔与苏联还是于1956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 (p315)从此,对尼援助成为冷战时期苏联对尼政策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冷战时期苏联对尼援助政策的背景、特点和目的作一具体解析,以此来认识冷战时期苏联的南亚战略。

  一、苏联对尼援助政策的出台

  1956年7月20日,尼泊尔与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8年6月,尼泊尔马亨德拉国王(King Mahendra)访问莫斯科,以寻求苏联的援助并扭转尼苏两国虽然建交、但两国关系的发展却没有具体内容可言的局面。

  1958年年初,苏联对尼泊尔援助的可能性首次被公开披露出来。当时苏联驻印度和尼泊尔大使在对加德满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时说,苏联没有理由不向尼泊尔提供援助。但是,他又接着说,尼泊尔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苏联大使的此番言论引发了一系列评论,这些评论几乎一致地认为尼泊尔应该接受苏联的援助。一家支持尼泊尔大会党(the Nepali Congress)的报纸《卡尔帕纳》(Kalpana)认为,不寻求来自苏联的援助,这会使尼泊尔变得更加虚弱;在争取苏联援助的道路上设置障碍,这是对尼泊尔国家主权的一种损害。另一家报纸《那雅·萨马兹》(Naya Samaj)也坦率地建议政府从两个大国集团争取更多的援助,但同时警告政府避免陷入国际政治的陷井。[2] (p113)

  美国是对尼提供援助的第一个国家。面对尼泊尔与苏联关系的逐步升温以及苏联企图扩大在南亚地区战略影响的事实,美方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关注。1958年6月3日,马亨德拉国王去莫斯科访问途中在新德里做短暂停留,美国驻印大使乘机与国王举行了半小时会谈。在会谈中,马亨德拉国王在感谢美方提供援助的同时公开表示,尼泊尔准备接受来自苏联的援助,但其内部事务不会受到来自任何援助方的影响,因为建设国家是国王义不容辞的责任。[3] (p580~581)国王的这番表白让美方稍感安慰。

  访问莫斯科期间,马亨德拉国王受到了苏联方面的盛情款待。在双方会谈中,赫鲁晓夫谈到了对尼援助的可能性。马亨德拉国王也清楚地向苏联朋友陈述了尼方的立场:“在议会民主制基础上建设国家是我们的公开愿望。我们不能容忍对我们内部事务的任何干涉……我们欢迎在发展中愿意帮助我们的所有国家。”[2] (p69)马亨德拉之所以表明这种姿态,主要是因为在他出访莫斯科之前,美国方面已表明了这种忧虑和担心。

  6月23日,马亨德拉国王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签署了关于苏联将向尼泊尔提供援助的联合公报。据此,苏联将提供10万美元现金、设备和技术人员,帮助尼泊尔在加德满都建立一所拥有50个床位的医院,并向15名尼泊尔学生提供奖学金。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还承诺,苏联将向尼泊尔提供更多的援助。11月,加德满都一家报纸报道说,苏联的援助总额将达到3300万美元。[2] (p114)总之,马亨德拉的访问开启了苏联与尼泊尔经济合作的前景。不久,苏联大使访问加德满都,并为国王带来一架飞机作为礼物。访问结束后双方发表的公报说,一支苏联专家代表团将赴加德满都磋商援助的具体使用等问题。

  1959年4月29日,尼苏双方签署援助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无偿”向尼泊尔政府提供价值达750万美元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具体项目有:援建在加德满都附近帕脑提(Panauti)装机容量达1200千瓦的水力发电厂和长达25千米的输电线;建设一个日产1000吨的糖厂,一个修理厂和一个图书馆,建设一个日产香烟200万支的卷烟厂,一份不超过1050千米东西走向的可行走机动车的道路勘测报告。苏联援助将采取设备、技术援助和在苏联培训尼泊尔人员等形式。同一天,双方还签订了医院援建协定。10万美元的援建资金将存入尼泊尔政府认为合适的银行。苏联还同意在医院开业两年内委派专家协助工作,如果尼泊尔希望苏联人员留任,尼方将支付其薪水。[4] (p168)

  至此,苏联开始介入南亚地区的战略对抗,其手段就是在与尼泊尔建立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向尼泊尔提供包括经济和技术在内的一些援助。

  二、苏联对尼提供援助的特点

  冷战期间,苏联向尼泊尔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既受到对尼战略目标的影响,又受到其国内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形成了以下特点:

  (一)利用工业优势,对尼提供工业发展援助

  战后苏联工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发展迅猛,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这样,与美国重视对尼农业援助不同,[5] (p30)苏联援助的重点是工业,而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力、交通也是苏联援助的主要部门。

  苏联援建的两个主要工厂——糖厂和烟厂,在尼泊尔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两个工厂的投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尼泊尔南部平原塔莱(Terai)地区的甘蔗和烟草种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次,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进口替代作用,节省了先前流向印度的外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尼泊尔对印度经济上的依赖。最后,工厂开工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

  尼泊尔人对苏联早期提供的工业方面的援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家名叫《哈尔卡巴尔》(Halkhabar)的报纸这样写道:“从各方面来看,这种援助是受欢迎的……这种援助不同于美国的援助。苏联人一旦完成他们的工作就会离开,我们就不会无限期地依赖他们。”[2] (p116)

  电力是尼泊尔急需的,糖和卷烟需要量也很大。然而,道路勘测却曾存在波折。首先,印度和美国都拒绝了尼泊尔此方面援建的请求,它们都认为,横贯尼泊尔的道路建设尚不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道路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这是注重短期内见到援助效应的美国所不感兴趣的。印度的拒绝应在尼方的预料之中,因为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尼泊尔扩大对外交流与开放,而减少对印度的依赖。最终,苏联接受了尼方的请求。苏联之所以愿意向尼泊尔建设的东—西公路扎那普尔—西姆拉(Janakpur-Simra)段提供财政援助,无疑是受到美国竞争的刺激。此外,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商品的流通,这样,苏联的商品在尼泊尔境内的流通就变得顺畅起来。

  (二)援助与贸易相结合

  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援助政策通常是与贸易联系在一起的,这有助于满足自己对进口商品的需要,并且在受援国开拓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在苏联与尼泊尔签订的援助协定中,苏联提供当时市场价为70万卢布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转化价值)可以用来支付在尼的苏联专家组成员的开支以及与项目开展有关的费用,从而节约地方财政支出。由于尼泊尔不得不从苏联取得贷款,所以,来自苏联的商品供应是源源不断的。在1959年援助协定签订3年后,为落实苏联的援助项目,尼泊尔地方财政支出估计为320万卢布,苏联同意以2.5%的年利率向尼泊尔贷款250万卢布。在这项贷款中,大约有226.1万卢布是以商品或货物的形式被卖到尼泊尔市场。[4] (p171)这笔贷款在所有工业项目竣工并开始投产之后采用分期偿还的形式,但最迟不超过1966年的1月1日。具体的偿还条件是,140万卢布将在糖厂开始生产后偿还;20万卢布将在烟厂投产后偿还;90万卢布将在水电厂投入使用后偿还。[4] (p169)苏联援助尼泊尔的物品有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腕表等。为了与中国提供的商品如收音机、钢笔、纺织品、新闻纸、水泥等“赠品”竞争,苏联提供的这些物品往往在当地市场上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出售。[6] (p114)

  这种贸易和援助相结合的政策对于尼泊尔是非常有益的,却也带来了地方财政支出增大和信贷的轻易延期等问题。表面上看,这种援助形式是考虑到尼泊尔地方财政有限的支付能力,但从经济学的角度以及实际的情况来考察,这种形式的援助不是非常得经济,而且往往会刺激信贷量放大。当这种信贷需要扩大时,很显然,尼泊尔不可能在援助的项目完工后立即偿还贷款。对尼泊尔经济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关于利息偿还,苏联政府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同意尼泊尔以商品或货物的形式来偿还,但即便如此,尼方也很难满足苏联的要求,因为尼泊尔只能提供有限的初级农产品,没有工业制成品出口。[4] (p172)

  (三)重视文化发展方面的援助

  众所周知,冷战是因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对立而引起的,加大文化宣传和影响力度是超级大国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冷战常用的手段之一。

  自1957年以来,向尼泊尔学生提供奖学金和技能培训,也是苏联对尼援助的主要项目之一。留苏尼泊尔学生从1957年的2人上升到1966年的200人。1970年,苏联向60~65名尼泊尔学生提供奖学金,这一数字直到1989~1990年没有变化。1988~1989年,总计有1000多名尼泊尔学生在苏联学习。这些留苏学生回国后被分配在“尼泊尔—苏联友好协会”(Nepal Soviet Friendship Association)、“俄国文化中心”(Russian Cultural Centre)和亲莫斯科的政治党派中工作。[1] (p331)除此之外,苏联还在加德满都建立出版社,出版尼泊尔历史书籍和尼泊尔语—俄语字典,建立图书馆等。[3] (p592)

  关于苏联向尼泊尔学生提供奖学金和技能培训的动机,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评论。其中有媒体称,即使在尼泊尔与苏联关系“变得非常冷淡”以及随之而来是经济援助减少的时候,苏联仍提供这方面的援助,此举想把留苏学生变成一个友谊俱乐部。这些人当中有些已经占据政府管理的高位,进入意识形态舞台。[1] (p331)但抛开冷战特有的政治背景,回到尼泊尔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环境,苏联在这方面提供的援助还是受到尼方欢迎的。

  (四)援助主要集中在美苏在南亚对抗最激烈的时期

  冷战时期,苏联向尼泊尔提供援助在时段上的特征非常明显。60年代早期,冷战局面加剧。苏联一方面要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在区域问题上又不得不与中国相抗衡。所以,苏联对尼援助政策受到美中两个大国对尼政策的驱动,增加对尼援助成为苏联与美国和中国在这一地区竞争的一种手段或策略。

  1961年,苏联对尼援助占尼方接受双边援助总额的6.5%,1962年则陡升为23.6%。1961~1965年间,来自苏联的援助平均占到尼方接受双边援助总额的15.2%。然而1964年后,来自苏联的援助急剧减少。由于中苏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苏联与印度关系日渐密切,苏联在某种程度上希望通过印度来实现它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尤其是在牵制中国方面。因此,苏联与尼泊尔的关系开始急剧降温,对尼援助也随之大幅度减少。虽然苏联仍做出一些援助承诺,但均未兑现。[7] (p190)如1973年,苏联同意帮助尼泊尔在远西部地区建立一个蔬菜厂。1976年11月比兰德拉国王(King Birandra)访问莫斯科期间,双方签署了在尼泊尔援建一个食品加工厂的协定,但该协定只停留在纸上,这让尼方深感不满。

  70年代中期,苏联与尼泊尔的外交关系因比兰德拉国王提出的“和平区”(Zone of Peace)倡议而变得不和。1975年2月25日,比兰德拉国王在一次讲话中说:“我的国家尼泊尔被宣布成为和平区。”[8] (pp52~53)然而,这一建议立即遭到印度的强烈反对,与印度有着密切关系并在这一地区拥有重要战略利益的苏联自然附和印度的立场,苏联对尼援助也相应地受到影响。到80年代早期,尼泊尔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行为,并支持美国提出的苏联立即从阿富汗撤军以及从柬埔寨撤军的议案,尼苏关系因此陷入僵局。然而,随着80年代中期米哈尔·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尼泊尔看到了修复两国关系的某些前景。正是戈氏1986年7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讲话,使尼泊尔看到了打破两国关系僵局的希望。戈氏在讲话中谈到了苏联将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与尼泊尔的关系。在戈氏讲话之后,苏联对比兰德拉国王在南亚建立“和平区”的倡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对向尼泊尔一家纺织厂提供援助表示了兴趣。[9]

  随着苏联进入变革时期,其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对外援助在其外交政策中已是一个历史的陈迹,建立在援助基础上的苏联与尼泊尔的关系也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苏联对尼援助的战略目的

  冷战时期,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援助与贸易相结合,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如同西方国家对外援助一样,苏联对外援助带有各式各样常常是“混合的”动机——从推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扩大政治影响到宣扬人道主义,但政治利益往往是苏联对外政策最优先的考虑。

  第一,支持尼泊尔的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是苏联对尼提供援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迫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统一国家诞生之日起,尼泊尔就为其独立选择了不结盟道路。近代尼泊尔国家的缔造者普里特维·那拉扬·沙哈国王(King Prithvi Narayan Shah the Great)认为,鉴于独特的地理战略位置,尼泊尔应与其近邻保持密切和友好的关系。当世界分化成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阵营时,尼泊尔为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建立而积极努力。[10] (p68)在苏联看来,尼泊尔走不结盟道路,实际上就是在支持苏联的对外战略。因为美国与尼泊尔建交的时间比苏联与尼泊尔实现关系正常化差不多早了近十年的时间。苏联第一批援助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尼泊尔的不结盟政策。通过国家工厂的建设,增强其实力,为尼泊尔提供在经济上摆脱对西方依赖的能力。[2] (p116)所以,苏联高度赞赏尼泊尔所奉行的“不结盟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以及尼泊尔“在国际合作中对和平与发展的建设性贡献”。

  第二,与美国冷战是苏联对尼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的目的。

  苏联对亚洲国家的援助政策受到下列事实的左右:(1)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能够通过向它们提供安全和发展的条件而与之建立友好关系;(2)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中是有用的工具;(3)苏联希望在给予援助方面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竞争,以证明自身制度的优越性。关于最后一个目标,赫鲁晓夫说:“资本主义国家计划向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提供的这种援助也可以被视为苏联对这些国家的特殊援助。如果苏联不存在,那么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势力有可能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吗?当然不会。”[11] (p45)

  苏联对亚洲象征性的援助是与1954年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亚洲一些国家的访问一并启动的。这一时期苏联的主要兴趣是与旨在推翻殖民统治遗产的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友好关系。这种对外援助的战略目标很显然是对抗20世纪40年代末期已经进入亚洲国家的美国。[4] (p167)

  苏联对印度次大陆的兴趣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冷战气氛相吻合。在尼泊尔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和商业往来之后,苏联在尼泊尔的利益变得更加明显。苏联领导人相信,美国在尼泊尔的外交和援助的出现,只是“美帝国主义侵略力量与那些维护自由与独立的民族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尼泊尔的扩展。[1] (p319)在60年代初期苏联增加对尼援助时,美国也开始调整对尼援助政策。1961年3月22日,约翰·F. 肯尼迪总统在致国会的信中谈到了对第三世界的援助与冷战的关系。肯尼迪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需要援助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毫无例外,它们处在共产主义的压力之下。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压力是直接的和军事的。”[12] (p360~361)因此,肯尼迪总统向国会建议加大对第三世界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可以看出,苏联向尼泊尔提供援助主要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从战略上对抗美国在这里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上去影响新独立的国家。在苏联的战略考虑中,南亚的重要性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鉴于它在全球战略平衡中的地位,也因为比起其他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和中国更容易卷入这一地区”[1] (p319)。

  第三,苏联增加对尼援助是在两个共产主义大国分道扬镳之际,因此,苏联的意图是通过与尼泊尔发展关系来减少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影响。后来,这一政策改变为通过发展与印度的友好关系来实现其对尼泊尔外交政策的影响,从而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早在苏联与尼泊尔建交前,苏联与印度的关系就比较密切。1955年,苏联同意为印度援建一个年产100万吨钢的钢铁厂,这是苏联对印援助的开始。苏联援印的目的是帮助后者实现其经济目标,避免过分依赖美国。同年6月,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作为总理第一次访苏,“揭开了印苏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13] (p12)。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援印战略算是比较成功的。马歇尔·I·古德曼对此则认为:“虽然苏联援助的数量只及美国援助的五分之一,但苏联在印度的活动似乎比美国的援助对印度意识的影响大得多。再者,如果没有苏联的财政支持,印度早期倡导的不结盟将是不可能的;如果得不到这方面的援助,印度将不会冒独立于西方的风险。”[14] (p85)一位苏联问题分析专家则敏锐地看到了苏联援印战略的连带效应。他说:“在加强与印度关系的同时,苏联成功地发展了与南亚其他国家——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友好关系。”[1] (p332~333)

  7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苏联重视并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签订了《20年友好合作条约》。此时,苏联对印政策的目标就是通过印度来孤立或抵消中国在尼泊尔的影响,并通过支持印度对尼泊尔的援助来达到孤立中国的既定目标。[15] (p×ⅲ)

  第四,希望在尼泊尔建立一个亲苏政权,是苏联对尼援助的长期目标。

  苏联宣布经济援助的基本原则是:不干预、平等、尊重主权和互惠。然而,这些原则在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时并没有得到持续的贯彻,因为苏联的援助一般是受到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左右。它对尼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或长期目标就是减少尼泊尔对西方国家的依附,使之最终倒向自己一边。苏联为尼泊尔学生提供奖学金和技能培训,虽有帮助尼泊尔发展经济、加强政府管理的客观效果,但也不能排除培养亲苏势力的主观动机。从长远来看,苏联希望这些受到共产主义理论熏陶的人日后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主流。苏联要在尼泊尔国内创造一个条件,使亲莫斯科的共产党派别成为主要政党,并使之最终建立共产党政权。[1] (p318)

  四、结束语

  冷战时期,苏联的对尼政策是它在南亚政策的延伸,服从于它的全球战略规划。在整个60年代,苏联对尼援助夹杂着遏制中国对尼泊尔的影响以及注入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考虑。苏联是在“互惠”基础上来看待援助的,在考虑受援国利益时也将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对受援国来说,苏联提供的援助远比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提供的援助更加有效。由于有苏联专家的指导,尼泊尔不熟练的工人掌握了如何使用设备,而且有更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苏联接受培训。苏联对尼泊尔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援助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在一个技术严重匮乏的国家,苏联在这方面提供的援助可谓弥足珍贵。所以,正如一位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认为,虽然苏联在援助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苏联在一些项目上的成功有利于产生这样一个总体印象:苏联在处理对外援助方面比美国更加内行。在尼泊尔也是这样。虽然苏联向尼泊尔提供的援助非常有限,但取得了比其他援助大国更大的成功。[1] (p335)

  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希望通过对尼泊尔的援助,支持尼泊尔走不结盟道路,并寄望对方支持自己的对外战略。苏联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苏联在谴责所有形式的殖民主义及其表现方面,在赞成立即和无条件执行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方面,都得到了尼泊尔的坚定支持。但在孤立中国方面,苏联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为尼中关系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两国签订了多个经济与技术合作协定、援助协定以及边界划分条约等。中国坚定地支持尼泊尔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尼泊尔则在西藏、台湾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问题上支持中国的立场。[16] (p337~339)而在中印关系方面,苏联的介入使中印关系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并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气氛。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本世纪中叶美国政府就业培训法案内容及相关政策

下一篇:意识形态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