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美国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

2021-02-07 23:17分类:世界现代史 阅读:

 

  摘要:在美国历史上,曾存在两种居主流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是美国的外交传统;带扩张性和攻击性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为追本溯源,以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为主线,加入史实为佐证,分析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和本国实力的异军突起,美国自建国到联合国成立,其外交政策上所做的调整。

  关键词:孤立主义 多边“国际主义” 联合国



  虽然曾经有威尔逊建立国联的设想,但由于美国国内高涨的孤立主义情绪阻挠,最终未能实现。美国应推行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威尔逊建立国际联盟设想的忠实信徒罗斯福推行新政后,开始逐渐为美国国内民众和政治精英们认识,到美国被迫直接卷入二战,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偃旗息鼓,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获得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伴随联合国在1945年6月25日诞生,标志美国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完全形成。

  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传统

  美国建国初期,由于国力弱小,当时的政治家们制定对外政策多带有孤立主义色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阐述的被后来称之为“孤立主义的原则”。①他要求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美国既不应对个别国家抱有根深蒂固的反感,也不应与任何国家(主要是西欧国家)建立持久的联盟,应与其他国家保持贸易往来,但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让其他国家干涉自己的内政,以使自己不卷入欧洲纷争,而能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这种外交原则的精髓是:“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②

  随着自身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行了“门罗主义”希望充当“西半球的警察”,将拉丁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拒绝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随后,到“19世纪末,美国不仅在工业生产上跃居世界首位,而且成为由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统治的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③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巨额利润,对外扩张的需求明显增强,比如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美西战争的胜利刺激了美国的扩张欲望,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扩张进一步加强,在20世纪初,相继推行了“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以上这些政策存在一个基本的共识,即建立在孤立主义原则——“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行动的”基础上。

  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显著增强,美国在“一战”后表现出其参与世界政治的强烈愿望,威尔逊总统提出了国际联盟的构想。20世纪30年代,由于1929~1933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如何实现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抬头,受此种思潮影响,加之美国希望欧洲的德国、英法与苏联三大强力之间能相互牵制,以期使它能得“渔翁之利”,实现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目的仍是为了国家安全。美国的这种中立主义政策是一种变相的绥靖主义外交政策,它纵容了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扩张,最终不得不于“二战”爆发后不久正式参战。珍珠港事件和美国的正式参战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折。

  “二战”全面展开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折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继续奉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虽然期间有政治家曾力图改变,但没有成功。虽然“一战”爆发后,美国当时的总统威尔逊就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秩序问题提出了“十四点”纲领,其中提出“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④从而对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提出挑战,希望多个国家确立国际制度或建立国际联盟来调整国际关系,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即用“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来代替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但威尔逊最终没能成功,因为美国的人民和政治精英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罗斯福总统刚上台时,受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国内经济复兴以及就业问题吸引了他的目光,认为“美国的首要目标是避免战争”,对国际日益严重的局势显得有些漠不关心,并制定了中立法案。虽然后来罗斯福也意识到了中立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想要改变国内盛行的孤立主义情绪,但碍于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一直谨小慎微地保持着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成功偷袭美国太平洋中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随后美国直接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这才惊醒了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美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折。

  “赢得战争的胜利成为罗斯福战时外交的首要目标”,⑤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势力,罗斯福摒弃了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开始尝试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

  联合国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走向多边“国际主义”的完成

  “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这种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维持和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盟,在涉及国际体系中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时采取协商的态度,通过缔结包含国际原则和规则、国际制度、国际组织等的条约来协调国家关系、国家利益和国家对外行为。联合国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走向多边“国际主义”的完成。

  威尔逊曾主张筹建国联,这种尝试无疾而终。鲁尔•巴特利特评价道:“国联之所以失败是由于美国和其他国家领导的骇人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⑥多边“国际主义”的外交原则并未因威尔逊构想的流产而幻灭,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国联的失败只是一次实验的失败,而不是人类希望通过国际组织实现和平理想的破灭,联合国又在国联的基础上进行了前所未有和更高水平的实验。”⑦到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虽然在向孤立主义外交原则挑战的最初时光也是举步维艰,但后来随着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多边的“国际主义”外交政策迎来了它的春天。联合国从酝酿到成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941年8月14日,在公布的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反映了罗斯福想要在战后建立国际组织,称霸世界的设想。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0月的莫斯科会议,苏、美、英三国外长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提出,“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紧接着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四个警察”的设想。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提出将这个组织命名为“联合国”。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隆重召开,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联合国正式成立。

  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最初的孤立主义阴影下的亦步亦趋、谨小慎微转变到引导美国人民及政治精英逐渐摆脱孤立主义传统势力的影响,到多边“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的完全确立,其间经历了近22年的漫长历程。这一历程可细分为三个时期:一、罗斯福政府希望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新的世界联盟,是与罗斯福上台伊始,美国面临的经济大萧条密切相关。如何恢复美国经济是摆在罗斯福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当时罗斯福只是试探性地与英法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磋商,解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这是罗斯福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萌芽。二、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无奈地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和和平主义思想受到巨大冲击,罗斯福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得以形成。三、“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罗斯福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达到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罗斯福作为威尔逊国联思想的忠实信徒,始终有一个设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世界联盟。

  从居于西半球的孤立主义国家走向世界性大国,美国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合国成立,标志着美国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得以完全形成,至此以后,美国沿着扩张主义的路线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美国的外交政策得以向多边“国际主义”转型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二战”大大改变了强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许多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美国在战后成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到处都有星条旗的影子。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不可能不追求多边“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而是希望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借助这项外交政策,彻底摆脱孤立主义的阴影,力求成为世界的“头羊”。(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

  注释:

  ①。

  ②[美]弗兰克•弗雷德尔:《美国总统小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13页。

  ③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95~196页。

  ④方连庆,杨淮生,王久芳主编:《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⑤任东来,王波等:《当代美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1~212页。

  ⑥[美]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第45页。

  ⑦李铁城主编:《联合国的历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页。

责任编辑:田粉红

分享到: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艾森豪威尔主义与1957年叙利亚危机

下一篇:二战后加拿大土著民族政策的演变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