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2021-02-07 21:17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在史学自身、教育文化、印刷制图技术以及史籍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促使下,宋代涌现出诸多简明直观类、易读便诵类、形象生动类以及综合实用类等普及、实用性史著,并且以上史著编传目的较为明确,叙事内容简明、易晓,甚至实用,它们不仅能够满足童蒙、科举士子以及专业人士等诸多社会阶层对史学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受到一些社会名流或者学术精英认可、推崇,它们极大地提升了宋代史书的普及化程度。这种史书编撰与传布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既是整个宋代史书编传活动的重要亮点,也是宋代史学繁荣与发展的突出体现。

  关 键 词:宋代 史书编传

  作者简介:燕永成,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随着宋代崇文国策的积极推行以及教育文化的蓬勃发展,民众渴望获取更多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宋代作为雕版印刷迅速发展的时代,这场技术革命在当时日渐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冲击力,它不仅给广大读者带来了福音,而且也极大地刺激了书籍编撰者、刊刻者以及传布者的热情。其间,宋代史家以及史书刊刻家与读写者在编撰与传布史书时,能够针对观览者的阅读习惯以及现实社会需求,推出便于参阅以及易于流传的史书,并且随着这类史书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多,它们不断满足着童蒙、科举士子以及专业人士等诸多社会阶层对史学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普及、实用类史书的不断涌现,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宋代史书的普及化程度,而且使得宋代史书编传呈现出了新趋势。那么这种新趋势的具体表现如何?又有什么突出特点?其主要成因有哪些?

   一、史书编传新趋势的具体表现

  随着宋代史书编修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史书传布范围逐渐扩大,广大读者偏爱阅读与传布叙事简明、观览便捷、形象生动以及方便实用类史书的特点,适时被敏感史家乃至刊刻者高度关注,于是在印刷业强力助推下,这些史书编撰者便有意识地编撰了以上诸类史书,而这些史书与原本就易于流传的史书被不少传阅者所接受,由此便涌现出诸多颇受传阅者喜爱的普及、实用类史书。

  1.简明直观类史书编传得以快速发展。宋代史家众多,史书种类多样。其中既有以繁富著称的大型史著,也有卷帙适中的简明史著。由于受到有效阅读时间与阅读深浅度、文化教育水平与学术追求等因素制约,不少阅读者更喜好参阅叙事简明类史著。而在该类史著中,既包含特意改编之作,又不乏新撰史著。在改编形成简明类史书方面,一是考虑到读者参阅时间有限,一些史家对卷帙巨大的史书做了化繁为简式改编。如鉴于古代史书繁多而难以领略,司马光撰成《资治通鉴》294卷,以方便世人参阅。但该书编成后,能够连贯通读至终篇者极少。史载:“司马光尝语人曰:‘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能阅之终篇者,惟王胜之耳!”①正缘于此,司马光又撰成《通鉴举要历》80卷,陈振孙对此指出:“《通鉴》既成,尚患本书浩大难领略,而《目录》无首尾,晚著是书,以绝二累。”在该做法直接影响下,撰有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980卷)的李焘,亦撰有《举要历》80卷。陈振孙评论道:“大略皆温公旧规也。”②总之,以上二位史家自觉将自己的史著化繁为简,不仅满足了读者多层次阅读需求,更对原书流传提供了多样化保障。当然,对原著化繁为简者并非仅限于作者本人,如沈枢撰有《通鉴总类》20卷,清四库馆臣评论道:“《通鉴》浩博,猝难尽览。……(沈氏)则采摭精华,区分事类,使考古者易于检寻。其书虽陋,亦不妨过而存之也。”③由此可知,四库馆臣虽不甚满意沈氏改编,但却承认其具有“易于检寻”的实用效果。如此等等。

  二是一些史著卷帙虽不算大,但宋人为使读者从多方面把握其内容,于是以新体例、新方式加以改编,并且收效显著。如王当“幼好学,不治章句,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略。……著《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人竞传之。”④可见王氏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后,竟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又如徐得之编有《春秋左氏国纪》20卷,其“自周而下,各系以国,又因事而为之论断。”⑤陈傅良在该书《序》中指出:“学者诚得《国纪》,伏而读之,因其类居而稽之经,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不书,较然明矣。”⑥可见以分国纪年的该书,比《左传》叙事更为明晰。再如翟汝文鉴于范晔《后汉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乃删取精要,总合传注,作《东汉通史》五十卷。”⑦可见由《后汉书》精加工而成的《东汉通史》,更便于读者参阅。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宋代鞫、谳、议审判机制研究

下一篇:明代嘉万年间闽粤士大夫的寨堡防倭防盗倡议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